全国率先!义乌创新引入社会组织强制清算
全国率先!义乌创新引入社会组织强制清算
全国率先!义乌创新引入社会组织强制清算潮新闻 记者 张蓉 钱关键 通讯员 何彦婕(héyànjié)
7月2日,在义乌365便民服务中心民政办事窗口,随着工作人员发出(chū)《准予社会(shèhuì)团体注销决定书》,义乌市仙居商会(shānghuì)走完其最后一程——这个在1年半前已被依法撤销的社会团体,正式完成注销登记(dēngjì)。这是浙江首例通过强制清算注销的社会组织,标志着浙江社会组织退出机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(yībù),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强制清算注销的路径。
工作人员发出《准予(zhǔnyǔ)社会团体注销决定书》。记者 钱关键 摄
义乌市仙居商会属于(shǔyú)社会团体法人,2011年(nián)成立,有会员单位56家。其章程显示,主要功能是协调会员之间(zhījiān)、会员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,促进义乌、仙居两地经贸合作。
不过,从2020年开始,它连续3年未按规定接受社会团体年度检查(jiǎnchá),2024年初被义乌市民政局依法撤销登记(dēngjì)。此后,商会负责人却迟迟(chíchí)未办理注销手续,导致社团资产闲置、管理风险累积。
“早在几年前,因内部管理不善,商会运行就处于半瘫痪。加上内部账目不清,谁(shuí)也不愿挑头来注销。”该商会一位老(lǎo)会员透露。
长期以来,部分社会组织(zǔzhī)(zǔzhī)名存实亡,长时间不开展活动,也找不到联系人,成为监管难点。目前,浙江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超(chāo)6.8万家。近3年来,全省清理“僵尸型”社会组织 6291家,但(dàn)仍有约2000家社会组织“撤而不销”。
“僵尸型”社会组织的注销(zhùxiāo),难在两点。一是(yīshì)启动难,因成员流失或决策机构不完善等,无法正常(zhèngcháng)履行内部终止决议程序。二是清算难,往往账目混乱,注销清算难度大。
2024年以来,浙江鼓励各地开展优化社团(shètuán)退出机制试点,指导义乌先行先试探索强制清算注销(zhùxiāo)。当年11月(yuè),义乌市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由义乌市工商联提出的(de)对义乌市仙居商会的强制清算申请。随后,该商会的相关账目和资产由指定管理人一一厘清、清算。
义乌市仙居商会(shānghuì)(shānghuì)账户上剩余的1.1万元已捐赠给义乌市社区发展基金会,并约定如果五年内,义乌市仙居商会重新依法(yīfǎ)登记成立,将优先受赠这笔资金用于开展公益活动。
《准予(zhǔnyǔ)社会团体注销决定书》。记者 钱关键 摄
浙江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负责人(fùzérén)表示,义乌市强制清算注销的探索,是各方创新机制(jīzhì)、依法履职、合力(hélì)推进改革(tuījìngǎigé)的生动实践,是持续优化社会组织“优进劣汰”发展生态的实操案例,为(wèi)推动形成结构合理、规范有序、功能完善、充满活力、高效有为的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格局,开拓出一条新路径。
“僵尸型(xíng)”社会组织既挤占社会资源,耗费行政管理(guǎnlǐ)成本,也存在非法活动的(de)风险(fēngxiǎn),严重损害社会组织公信力。“强制清算机制打破了部分社会组织‘撤而不销’的治理顽疾,也将(jiāng)让一些沉睡资源焕发新生。”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赵晔琴说,这一创新举措为全国87.3万家社会组织实现“进出有序”、提升治理效能,贡献(gòngxiàn)了“义乌方案”。
潮新闻 记者 张蓉 钱关键 通讯员 何彦婕(héyànjié)
7月2日,在义乌365便民服务中心民政办事窗口,随着工作人员发出(chū)《准予社会(shèhuì)团体注销决定书》,义乌市仙居商会(shānghuì)走完其最后一程——这个在1年半前已被依法撤销的社会团体,正式完成注销登记(dēngjì)。这是浙江首例通过强制清算注销的社会组织,标志着浙江社会组织退出机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(yībù),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强制清算注销的路径。
工作人员发出《准予(zhǔnyǔ)社会团体注销决定书》。记者 钱关键 摄
义乌市仙居商会属于(shǔyú)社会团体法人,2011年(nián)成立,有会员单位56家。其章程显示,主要功能是协调会员之间(zhījiān)、会员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,促进义乌、仙居两地经贸合作。
不过,从2020年开始,它连续3年未按规定接受社会团体年度检查(jiǎnchá),2024年初被义乌市民政局依法撤销登记(dēngjì)。此后,商会负责人却迟迟(chíchí)未办理注销手续,导致社团资产闲置、管理风险累积。
“早在几年前,因内部管理不善,商会运行就处于半瘫痪。加上内部账目不清,谁(shuí)也不愿挑头来注销。”该商会一位老(lǎo)会员透露。
长期以来,部分社会组织(zǔzhī)(zǔzhī)名存实亡,长时间不开展活动,也找不到联系人,成为监管难点。目前,浙江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超(chāo)6.8万家。近3年来,全省清理“僵尸型”社会组织 6291家,但(dàn)仍有约2000家社会组织“撤而不销”。
“僵尸型”社会组织的注销(zhùxiāo),难在两点。一是(yīshì)启动难,因成员流失或决策机构不完善等,无法正常(zhèngcháng)履行内部终止决议程序。二是清算难,往往账目混乱,注销清算难度大。
2024年以来,浙江鼓励各地开展优化社团(shètuán)退出机制试点,指导义乌先行先试探索强制清算注销(zhùxiāo)。当年11月(yuè),义乌市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由义乌市工商联提出的(de)对义乌市仙居商会的强制清算申请。随后,该商会的相关账目和资产由指定管理人一一厘清、清算。
义乌市仙居商会(shānghuì)(shānghuì)账户上剩余的1.1万元已捐赠给义乌市社区发展基金会,并约定如果五年内,义乌市仙居商会重新依法(yīfǎ)登记成立,将优先受赠这笔资金用于开展公益活动。
《准予(zhǔnyǔ)社会团体注销决定书》。记者 钱关键 摄
浙江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负责人(fùzérén)表示,义乌市强制清算注销的探索,是各方创新机制(jīzhì)、依法履职、合力(hélì)推进改革(tuījìngǎigé)的生动实践,是持续优化社会组织“优进劣汰”发展生态的实操案例,为(wèi)推动形成结构合理、规范有序、功能完善、充满活力、高效有为的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格局,开拓出一条新路径。
“僵尸型(xíng)”社会组织既挤占社会资源,耗费行政管理(guǎnlǐ)成本,也存在非法活动的(de)风险(fēngxiǎn),严重损害社会组织公信力。“强制清算机制打破了部分社会组织‘撤而不销’的治理顽疾,也将(jiāng)让一些沉睡资源焕发新生。”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赵晔琴说,这一创新举措为全国87.3万家社会组织实现“进出有序”、提升治理效能,贡献(gòngxiàn)了“义乌方案”。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